近日,土耳其最大的新聞媒體之一NTV電視臺《科技生活》欄目播出《中國首個高壓移動儲能站正式投運》,介紹南方電網河北保定移動儲能站的先進技術,及其在新能源高效消納和地震救災中的應用。
據悉,本次節目由央視總臺亞洲非洲地區語言節目中心策劃,并通過與NTV合辦欄目方式推出。南方電網公司新聞中心對接該中心,并聯合南網儲能參與攝制。
文字版內容:
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有一個“配件”成為手機達人們的必備品,它就是“充電寶”。人們外出時,定會把充電寶放進隨身攜帶的背包里,因為當手機低電量時,它就是手機續航的“加油站”。那么,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個“超大充電寶”能給城市充電?是的,城市移動儲能電站就能實現這個功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播陳彥將帶我們走進中國首個高壓移動儲能電站。
由南網儲能公司研發的中國首個高壓移動式儲能電站日前在河北投用。它因為大容量,可移動和全場景應用而備受關注。為此,陳彥采訪了南網儲能公司一級拔尖專業技術專家彭鵬。
?。?/p>
這個移動儲能電站是如何實現節能減排的?
彭鵬:隨著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電源大規模并網發電,將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由于新能源“看天吃飯”的先天屬性,將會給電力系統安全問題運行帶來挑戰。這時,儲能電站就可以充當電網的“充電寶”,在新能源發電高峰時期產生的冗余電能存儲起來,在新能源發電不足時再將存儲的電能輸送出去,減少電力的浪費,從而實現減排。
?。?/p>
這樣的移動儲能電站充滿一次電可以供多少戶居民使用多久呢?又能減少多少的碳排放?
彭鵬:這樣一座功率為6兆瓦的移動式儲能電站,能夠同時滿足約1000個家庭用戶的用電需求。它的容量是7.2兆瓦時,按照每天一充一放測算,每年可發電262.8萬度,能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98.75噸。
?。?/p>
這個電站具有可移動式的特性,那么像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發生時,能夠發揮哪些作用呢?
彭鵬:像遇到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我們就可以直接把它投放到災區,直接接入當地的電網系統,持續供電,為后續的救災工作提供電力保障。
它相當于400臺柴油發電機同時發電的功效,所以適合應用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應用場景。它最多可直接為3500個救災帳篷或者2000個救災板房的應急電源,同時它能最大滿足10萬受災群眾的短時用電需求。
現如今,中國的新型儲能技術正加快發展,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壓縮空氣、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材料領域技術的相繼涌現,帶動產業熱度的持續升溫。預計到2025年末,新型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裝機規模將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年均增長50%以上,越來越多的人們將會用上新型清潔能源。